谌家矶街道介绍
谌家矶街位于东北端长江北岸,是三面临水、一面倚陆的小块冲击平原。东北与黄陂滠口、武湖农场交界,南临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西界府河,北至汉北河与武湖农场相望。有新新河大桥和朱家河大桥分别连接武汉市中心城区和黄陂武湖农场,汉施公路贯穿全境。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为江岸区唯一的涉农街道。 - 历史 谌家矶1949年7月~1950年秋建立临时政府,1950年秋~1952年6月建滠口区谌家矶临时政府,1952年6月~1953年底建黄陂县谌家矶十七区乡政府;1956年春~1956年8月,由五通口乡改为汉桥区联汉农场;1958年~1966年5月是党组织发展阶段;1966年5月~1975年2月“文革”期间称为延安公社革委会、谌家矶公社革委会;1975年2月至1979年年1月改汉桥区谌家矶分社;1979年5月~1983年由洪山区谌家矶公社改为洪山区谌家矶乡政府;1985年2月以“城带郊”精神将乡政府划为江岸区谌家矶乡人民政府;2000年12月18日撤乡建街,成为江岸区人民政府谌家矶街办事处。 - 产业 谌家矶街有常年菜园4000亩,蔬菜年产约9000吨,上市蔬菜约8000吨。鲜鱼生产约150吨左右,肉猪出栏年约3000头。街属企业起步较晚,现有企业近50家,总产值2亿元。在第一、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街有农用车154台,客货汽车88台,个人兴办的餐馆、商店、理发、建材及其他行业的门点达300余户,年创产值8000万元,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从拖拉机到农用车到客货汽车,成为谌家矶街村(居)村民经济发展的印证。 - 荣誉 我街1988年被武汉市评为蔬菜基地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区评为防汛抗洪“立功群体”单位、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英雄群体”单位;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区授予“立功单位”;2000年被评为武汉市“无毒社区”和湖北省百强乡镇(第84位)。 以下地名与谌家矶街道面积相当:湖南郴州嘉禾县城关镇西藏拉萨当雄县公塘乡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海南乡四川雅安荥经县大田坝乡四川雅安天全县始阳镇山西阳泉城区义井街道小河社区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广场街道河北廊坊广阳区解放道街道四川泸州江阳区大山坪街道湖南长沙岳麓区西湖街道河北邯郸邯山区罗城头街道山西太原尖草坪区汇丰街道
谌家矶街道地区行政机构
谌家矶街道景点列表
-
-
德国领事馆
德国领事馆:沿江大道130号,1895年以后建成。建筑周边采用两层券廊处理,黄色拉毛外墙,红瓦坡屋面。主入口设在正中,有门斗凸出,正面用条石砌筑台阶,两边做坡道可直接驶进汽车。屋顶设有塔楼,塔楼四侧... [全部]
-
-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在汉口友益街16号。旧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为两幢西式楼房,坐北向南,砖混结构,右楼为3层,左楼为2层,占地面积分别为340平方米和450平方米。右楼原系军阀吴佩孚部将陈汉卿私宅,1926年9月... [全部]
-
-
武汉市青少年宫
武汉市青少年宫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交通十分便利。 武汉市青少年宫分为前、后两个区。前区为青少年宫的主体建筑——艺术综合楼。武汉市青少年... [全部]
谌家矶街道特产列表
-
-
武汉汉绣
武汉汉绣是武汉出产的特色绣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汉绣采用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 [全部]
-
-
豆丝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如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 [全部]
-
-
鲜肉水饺
在一百多年前,从黄陂过来一姓谈的食贩,在汉口改进了馄饨工艺,创制了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水饺,在制作上坚持“八严”。一是选料严;二是制馅严;三是制皮严;四是包制严;五是熬汤严;六是佐料严;七是烫饺...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