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埕镇介绍
南埕镇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人群在此聚居生息,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元朝兴起,陈瑜从河南开封避乱开基龙山(今连山),为史载开发南埕最早氏族之一。之后阮姓氏族到梓垵开基。当时属福建省清源郡德化县永宁乡善均里。 元代,南埕属泉州分省德化县永宁乡清太里,先后有黄氏移居梓垵古格,林氏开发大南埕。 明代实行屯垦政策,一些外来军士留居德化开发,前锋危氏,塔兜张氏,南埕任氏,寺内王氏均是洪武拨军从外地迁来定居。那时南埕人口有了一定的增长,西山范、张、蔡氏,望洋程、王氏,枫坑张氏,高漈罗、王氏,大南埕王氏,半岭章氏,许厝周氏等都相继定居开发。值时,南埕属泉州府德化县清太里。 清代,南埕属清太里的登龙社、南埕社和肖坑社(后改为奎光社),部分属在坊里茅岐社(文兴社)。建国前,分别属西南乡、瑞上乡、霞碧乡和水口乡;建国后,行政区域多次变化,初期高漈、南埕、西山属西南乡,蟠龙、连山属瑞上乡,枣坑属霞碧乡。1950年高漈、西山、枣坑属二区,南埕、蟠龙属三区;1951年枣坑属七区;1952年西山、高漈属二区,南埕属三区,连山、蟠龙属九区;1955年新设前锋、许厝乡,属二区,新设梓垵乡,属九区;1956年西山、许厝、高漈乡属雷峰区,蟠龙、连山乡属水口区。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南埕、连山、蟠龙、梓垵属水口公社,西山、前锋、高漈、许厝属雷峰公社,枣坑属霞碧公社;1961年连山、蟠龙、梓垵、许厝属许厝公社,望洋以南的地区属高漈公社。枣坑属霞碧公社。1965年,原高漈公社所辖的高漈、半岭、前锋、西山、南埕、枣坑、望洋大队和许厝公社所辖的许厝、连山、蟠龙、梓垵大队合拼组建南埕人民公社。1980年冬增设塔兜大队。1984年9月改南埕人民公社为南埕乡人民政府。1991年元月南埕撤乡建镇。 南埕镇位于东经118°15’~118°32’,北纬25°33’一25°45’,地处德化县东部,介于戴云山东面与石牛山西北侧之间,海拔大多在300~850m之间。东接水口,西连雷峰,南邻龙门滩,北抵桂阳。全镇土地总面积约为241.05平方公里,东西长13.75公里,南北长22.5公里。.以下地名与南埕镇面积相当:湖北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云南曲靖陆良县芳华镇云南楚雄州武定县万德镇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八开乡江西南昌南昌县蒋巷镇吉林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湖北黄冈市蕲春县狮子镇湖南邵阳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辽宁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云南玉溪峨山县小街镇四川凉山州木里县乔瓦镇云南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
南埕镇景点列表
-
-
天花寨
天花寨,在杨梅乡西乾村村部的后山。这座山高峻挺拔,山颠状似花,因山峰巅高人云霄,人们把它称为天花峰,这是这座山最早的名称。后来当地人在那山颠中心的小土墩上建一仙亭,供奉神仙,人们遂把这座山称为“天花... [全部]
-
-
和尚寨
据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很多和尚在九仙山鹫岭边筑寨练武,因此,当地的老百姓把和尚居住的山寨称为“和尚寨”,把寨西侧的一片沼泽地称作“和尚寨坂”。据《铭山周氏族谱》的有关记载,“和尚寨”和“和尚寨坂”的... [全部]
-
-
大兴堡
大兴堡,俗称“大兴土楼”,巍然屹立在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距镇址后房街约一箭之遥,北枕大兴山之险,西南望天马山之雄,南以大云溪为襟带,东扼五德公路咽喉,系乡人、邑庠生、大富户郑展枢(公元1679—17... [全部]
南埕镇特产列表
-
-
德化十八学士茶花
十八学士茶花是茶花中的一个珍品,深为人们所厚爱。它树型优美,花朵结构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组成六角花冠,塔形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观。相邻两角花瓣排列20轮左右,多为18轮,故称它为“十八... [全部]
-
-
德化油茶
德化油茶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特产。德化县是“中国油茶之乡”,榨出的茶油保持本色,气味天然,油品健康。 油茶是德化县一大优势资源,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2万亩。德化是“中国油茶之乡”,福建省的12个国... [全部]
-
-
德化淮山
福建 德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德化县龙浔镇、浔中镇、雷峰镇、盖德镇、三班镇、上涌镇等1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5′00″~118°32′00″,北纬25°23′00″~25°56′00″。德...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