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镇介绍
高山镇地处福清市龙高半岛南端,面积40平方公里,坐落在万底山上,因地势高而得名。距县城39公里,与平潭岛隔海相望,东与东瀚乡交界,西和三山乡相连,曾是高山、三山、东瀚、沙埔等1镇3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高山市”之称。清朝末年,高山镇已初具规模,民国28年(1939年)正式设镇。福清市高山镇历史上最早的“高山”市,位于镇东北500米左右有数块大滚石排列的地带。后因交通关系移到如今的上街,接着又发展了中街。邱厝街和水陆街是在中华民国初年,由印尼归国华侨集资兴建的。上街、中街和邱厝街自东而西连成一条长街。镇内有一条小溪,南北贯流,上架桥梁2座,把中街和邱厝街、水陆街连接起来。街道路面是泥土铺筑,晴天飞尘土,雨天路泥泞。1983年春,旅外侨胞和各有关单位共集资21万元,进行全面整治,铺设一条全长700米、宽为6米的方整石块街道,横贯全镇。镇内道路共有8条。汽车站位于福(清)(平)潭线与高(山)锦(城)线交叉口上,属于直达站性质,中转也较多,年客运量72万人次。 镇辖23个行政村,人口56532人。1986年,住宅建筑用地为27.9万平方米,公共建设用地7.84万平方米,工业仓库用地3.73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多系旧房,一般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层数为1~2层。80年代新建楼房,主要为石结构和土木结构,一般为2~3层。镇内人均建筑面积为18.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仅6.4平方米。 30多年来,高山镇工业从无到有,现拥有乡镇企业五金、塑料、服装、抽纱、造船、日用化学和异型玻璃等905家,从业人员共1.1万人,年收入4896万元。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53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75.77万元,农业产值为861.23万元。全镇有9个渔业队,有机动船32艘、木帆船5艘,共1040马力,399.5吨位。此外,建有虾场、海带场各一所,建农贸市场一个,占地面积为44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535平方米。 1986年,镇内有高山中学和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2所,计占地2.3万平方米,文化站占地200平方米,电影院设有1250个座位,服务半径约10公里;设高山医院和卫生院各1所,共占地1万多平方米,高山医院建筑面积为7267平方米;建有侨联大厦1座,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 高山是著名的侨乡,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有2万多人,广大侨胞爱国爱乡,自1978年以来,全镇共收到侨汇490多万元,建设各项公益事业,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贡献。 历史沿革 是福清五大古镇之一。1956年置高山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40.4平方千米,人口6.1万,辖北垞、后耀、岭下、洋门、西郑、薛港、北坑、杭中、垄上、玉楼、后安、山后、东进、高山、北岭、门头、前王、前岭、院西、长安、西江、海门、竹秀23个村委会和高山居委会。- 还有6个地名与高山镇同名:贵州铜仁市德江县高山镇四川自贡荣县高山镇广东茂名市茂南区高山镇河南洛阳伊川县高山镇河南郑州荥阳市高山镇山西大同南郊区高山镇以下地名与高山镇面积相当:浙江省湖州吴兴区龙溪街道四川绵阳梓潼县金龙场乡四川宜宾翠屏区凉姜乡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湖南永州新田县石羊镇四川资阳简阳市董家埂乡四川达州万源市花萼乡湖南怀化新晃县茶坪乡四川达州万源市庙垭乡福建宁德寿宁县竹管垄乡四川巴中恩阳区上八庙镇湖南郴州永兴县复和乡
高山镇景点列表
-
-
一都后溪漂流景区
一都后溪漂流景区 溪漂道为我省第三好漂道,全长六公里,漂流时间近三个小时,途经一都后溪与永泰县交界外的观音潭,河道落差达二十八米,无暗礁、漩涡,水流湍急,两岸碧水丹山,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山高林密,... [全部]
-
-
福清南少林寺
福清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风景区座落在福清东张镇西部戴云山脉九山环绕,状似莲花的山坳盆地之中,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景区以海拔668.3米的嵩山为主,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腊冬温暖,炎夏清凉。景区内... [全部]
-
-
东壁岛旅游度假区
东壁岛旅游度假区 东壁岛旅游度假区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东壁岛的海滨村,地处亚热带海滨沙质海岸线地区,具有海滨的四“S”旅游资源——阳光(sunshine)、沙滩 (sand)、大海(sea)、海鲜(se... [全部]
高山镇特产列表
-
-
嘉儒蛤
嘉儒蛤是福建福州福清的特产。 嘉儒蛤 福建省福清市,北纬25°41′43.89″至25°29′33.58″,东经119°27′42.73″至119°38′32.76″,海域滩涂面积105平方公里,围... [全部]
-
-
福清鱼丸
福清鱼丸是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的特产。福清鱼丸的外壳质地细腻而富有弹性,食之爽滑丰润,配上馅料更加可口。 鱼丸也叫“水丸”,是福清传统小吃之一。它和光饼、蛎饼、芋粿合称福清四大小吃。鱼丸味道鲜美,多吃... [全部]
-
-
渔溪龙眼
渔溪镇不仅有“鱼米之乡”之称,更有“龙眼之乡”美誉。相传,在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年之间(1884——1894年),渔溪人将兴化一带的良种与本地品种进行嫁接,遂繁衍出一代传一代的绝佳果实。当下正是龙眼的收...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