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口镇介绍
瓦房口镇是地处秦岭南麓、九华山沿脉、金井河流域的一个乡。该乡位于柞水县城东南部,全乡共辖7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耕地7843亩,荒山面积3.3万亩,有林地面积7.9万亩,全乡总面积为101平方公里。这里平均海拔800—950米之间,无霜期为220天左右,属中温气候,境内群山连绵交错,地面起伏极为显著,既有河谷平垣地,又有坡垣地和山坡地,大部分村民居住高山、半高山和深山之中,群众生产生活极为艰苦,是柞水有名的贫困乡之一。 近几年来,该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全乡干群智慧,兴全乡之财,倾全民之力,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先发展药材、矿产、林果、烤烟、劳务五大重点产业,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2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155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2182吨,人均纯收入达到1074元。 依靠科技,示范带动。该乡针对药材、矿产、烤烟、林果、劳务五大产业的实际,全乡共组建专业协会16个,扶持科技示范户385户,累计达到816户,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建园,引进品种,良种推广等措施,实现了农民增产、达效、增收,解决了农民生活问题。调整结构,更新品种。按照粮食不放松,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思路,在确保粮食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2004年全乡种植各类经济作物3100亩,种植地膜洋芋962亩,推广良种7818斤,完成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1000亩,栽种烤烟762亩,种植各类中药材4000亩的同时,发展瘦肉猪3820头,布尔山羊1000只,土鸡2.3万只,畜牧、烤烟、林果、矿产等5个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三产,转移劳力。该乡是柞水县条件最差、最偏远的乡镇,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群众买卖难,基本生产生活必需品难以保证,不断加大三产发展,并根据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该乡多方联系,从西安、山西等引进资金100万元,开发柿园、大河铜矿、凉水沟金矿、阳坡和瓦房沟铁矿,使有效的资源得到利用。乡政府特制定八条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搞第三产业,全乡现有个体工商户152户,农用三轮车112辆。并向西安、山西等地输出劳务工3100人/次,收入950万元,为今年人均增收200元奠定了基础。.
瓦房口镇景点列表
-
-
东甘沟古银杏树
东甘沟古银杏树 柞水县石瓮镇东甘沟有一对盘根错节的银杏树,一雌一雄,当地人称"夫妻"银杏树。如今它俩已经走过1700多年的风雨历程,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这对"夫妻"银杏树生长在柞水县石瓮镇东甘... [全部]
-
-
对峰台景区
对峰台景区 对峰台景区包括:钢钎刺咽喉、仙居处、海拔、天然石观音、定风洞、少林气功、滴水观音等等。 对峰台是柞水久享盛名岿峻壮丽的山峰之一。来溶洞观光的人,都要行至山下眺望赞赏,它“赛似俄眉,胜似华... [全部]
-
-
秦楚古道
秦楚古道 终南山秦楚古道,南起柞水境内的花门楼,北至长安辖地天都池,属历史上贯通秦楚咽喉要道——“义谷道”中的一段。由于此段处于横断南北的秦岭脊背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锻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 [全部]
瓦房口镇特产列表
-
-
柞水洋芋糍粑
柞水洋芋糍粑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洋芋糍粑爽口、营养丰富,有食疗保健作用,夏吃清凉消暑降火,冬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 洋芋,即马铃薯。民间又称地蛋、土豆。糍粑,用糯米蒸熟捣... [全部]
-
-
柞水腊肉
柞水腊肉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又叫熏肉,是柞水的地方特产,是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柞水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 [全部]
-
-
柞水搅团
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 搅团,名不...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