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利村介绍
朝利村 朝利村位于乡驻地东部7.5公里处,村委会驻朝利寨,海拔430米,是侗族聚居的村寨。朝利地处小溪旁,据传在古时由黎平县的朝平江一带迁入人口至此,过去侗家称“朝利”为“帝”,后来称“利”,因溪边芦苇丛生,苇叶两面如刀刃一样锋利,人们即以此取名为“朝利”而得名。 全村土地面积为2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68亩,其中田面积1203亩,余为旱地。1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81户,1185人,其中:农业人口1168人,劳动力687人。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 朝利村建寨历史悠久。据考证,朝利村曾为元、明、清三代曹滴洞蛮夷军民长官司驻地(该长官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废),是历史上黎平、从江、榕江交界地一个统领一方的村寨。今村中仍残留有古花街、古建筑及古石雕墓群。 朝利是大王金随的故乡,吴金随自幼才智过人,年轻时即被推为九洞款首。咸同年间官府横征暴敛,盗贼蜂起,他率领款兵四处拒盗,屡战屡胜,保境安民,人称“大王金随”。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于官军对太平军的-,太平军天俸王刘定国部退逼九洞,想以九洞地区为根据地,遭到九洞侗民-,在吴金随的率领下,九洞侗族款军将刘定国部击溃, 黎平知府袁鸿基获知后,欲授吴金随以官职,吴金随却拒之不受,宁居乡里。在晚年时期,他沉迷于侗歌创作,编出不计其数的侗民歌,并自成体系,被侗族地区称为“朝利大歌”,与小黄大歌齐名,至今仍在广为传唱。朝利村现存鼓楼4座,其中3座排成一线,被誉为“三座铁炮”,立在另一旁的恼恼寨鼓楼被誉为“点铁炮的人”,其中的良苦用心,叫人难以捉摸。连接大小寨的是座长30余米的风雨桥。2003年以前,该桥是世界上奇见的“两半桥”或“异体桥”。即大寨的一截由大寨建,小寨一侧由小寨修,双方均修建到河心只差一米即可合龙的地方戛然而止,此桥成了断桥。中间未连接处只用一块木板搭建,供人行走。且该桥远看是座平行桥,实则大寨修的桥面高但瓦顶低,小寨的桥面低但瓦顶高,成了一座世上罕见的怪桥。 朝利山清水秀,树木葱笼,人民热情好客,民俗古老而神秘。其婚丧嫁娶原始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旅游的胜地,也是开展民俗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地方。
朝利村地区行政机构
朝利村景点列表
-
-
银潭侗寨
银潭侗寨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该村距从江县城20公里,从江-谷坪公路从寨边经过。全村共323户,1669人,寨子周围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栉次鳞比的民居,杉木结构的吊脚楼依山傍水,13层鼓楼鹤立... [全部]
-
-
龙图侗寨
龙图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部,因其北面有座高耸的山峰,其山势形壮象传说中龙的头部,龙头因此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龙图。龙图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典型的侗族山村,村中大小道路全是水泥路,新式的钢筋... [全部]
-
-
占里村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公里,全村现有180户8个村民小组722人,寨子虽不大,但这里的人们却创造了一项令世人惊讶的纪录: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为零,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 [全部]
朝利村特产列表
-
-
庆云茶油
庆云茶油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的特产。庆云乡油茶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生产出的茶油油质色泽清亮,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纯正的"绿色食品"。 从江县庆云乡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自明末清初开始种植茶油... [全部]
-
-
从江香禾糯
从江香禾糯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的特产。从江香禾糯是从江农民经长期选育而成的地方特有稻种,米质上等,味香,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很好的保健、滋补食品。 “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十家香。”香禾糯是侗族... [全部]
-
-
从江香糯
禾类是从江特有的传统水稻品种资源,栽培历史悠久。从江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禾品种资源。据禾普查资料,有文字记载的有261种品种材料。禾类以糯禾为主,以迟熟、高杆、大叶、大穗、有禾芒、色彩...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