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围社区介绍
福围社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南部,毗邻107国道、广深高速公路、宝安大道贯穿而过,地铁罗宝线、深圳机场、福永港口近在咫尺,海陆空立体网络交织,交通便利。地形东高西低,辖区面积约为0.6平方公里。 据统计2014年12月止,社区常住人口526户,1119人,暂住人口约6万人;下辖有四个居民小组:分为第一居民小组、第二居民小组、第三居民小组、第四居民小组,各居民小组设有群众代表5名。社区及各居民小组各自成立独立股份合作公司,各设有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财务等管理机构。 社区历史:下十围村俗称基围,在解放前不称村,只称“涌”,古时基围人地无一寸,田无一分,居无定所,长在涌边,活在水上,被贬称为“水流柴”。下十围、兴围范围内有广山涌、下沙涌、企岗涌、围仔涌共4条涌,游离渔民面涌搭茅竂居住。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基围人始分得土地,并在1968年至1970年期间,安排2片土地集体建起砖瓦房,将原广山涌、下沙涌的居民安置在现下十围村,将原企岗涌、围仔涌的居民安置在现兴围村,始成两个新村。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至1966年,福围人民大干社会主义,响应国家“超英赶美”号召,参加“大炼钢铁”运动,相继投入修建水利工程的“担水库”运动,解决了农田旱涝保收问题,粮食总产量比前期翻番。1966至1976年,掀起“割资本主义尾巴”浪潮,农业生产方面提出的“以粮为纲”变成了“以粮唯一”,村民生活改善甚微,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0期间,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处于-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接近崩溃边缘,“逃港”几乎成为村民实现“发财梦”的唯一途径,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下十围就有200~300名村民0到香港谋生。改革开放以前,下十围村以水稻种植为主,属水稻高产区。水产养殖也很发达,养殖面积近1000亩,养殖珍、稀、优的乌头鱼、白鳝、盲曹、鳎沙、海鲈、基围虾、羔蟹、肉蟹等独具特色的水产品为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下十围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和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几年时间,涌现了一批靠劳动致富的“万元户”。自八十年代中后期起,下十围农业的主导地位逐步让位于工业并最终被工业所取代。1988年起,下十围村被国家先后征用了3400多亩的全部土地用于机场建设,成为土地全征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6月,原下十围村改制为福围社区。 地址:福围社区居委会(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围社区拾业路18号) 联系人:陈月芳 联系电话27301260、13631688322 工作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09:00-12:00下午14:00-17:30
福围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福围社区景点列表
-
-
龙华公园
公园历史也相对悠久,位于龙华镇城中的龙华公园。1992年正式建成。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约1300万元,职工50人,公园内花草繁茂,景色怡人,登塔览胜,龙华全景尽收眼底;山顶耸立着东江纵队革命烈... [全部]
-
-
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当地的人们又叫它花塔公。它是古代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整个塔并不高大,单层方形塔身,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缵尖塔顶。塔身正面为浮雕半身佛像,两侧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 [全部]
-
-
长乐亭荔枝示范园
公明镇楼村拥有2万多亩荔枝,号称“中华荔枝第一村”。长乐亭荔枝示范园占地面积1000亩,已建成长乐亭、长廊、观景台、“荔枝王”雕塑和反映荔枝文化的浮雕、荔枝品种园、荔枝微喷灌园等荔枝现代化生产与旅游... [全部]
福围社区特产列表
-
-
沙井鲜蚝
据说两百多年以前,有一艘满载缸瓦的木船,航经珠江口的大海湾,遇上大风,沉没在沙井附近海底,船上的缸瓦器皿全都落入海内。几年 后,沙井渔民偶然从海底捞起缸瓦片,发现上面都长着又肥又大的蚝,比起通常所见... [全部]
-
-
粉丝元贝
粉丝元贝 这道菜是喜欢吃海鲜的人一定都会点的。厚厚的一层粉丝铺在上面没有吸收到元贝的鲜味,从粉丝中间挖个洞把元贝先干掉,再把粉丝与元贝的汁液和蒜等配料伴着来吃,既好味又不浪费。 一般做法都会用蒜茸,... [全部]
-
-
鲜沙井蚝
鲜沙井蚝 蚝学名牡蛎,是名贵海鲜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食味道清爽可口。我国著名蚝乡宝安区沙井镇,其蚝体大,肉质细嫩鲜美,风行全球华人,成为现代人时尚的追求。蚝产于宝安沙井、福水、西乡及深圳其他区...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