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阳村介绍
诗阳村 诗阳村位于东凤镇中心,地势低洼平坦,村域呈长方状。全村总面积1.1万平方米,村民委员会设在村中心,2008年建成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楼。村距东凤镇政府1.5千米,东邻博士、鲲江两村,西邻礼阳郑村,南为镇道东彩路,西北是文路卓村、文路张村。镇道东梅路自北向南沿东梅干渠穿过本村,南北连接护堤公路。诗阳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2013年全村有788户,人口3550人。全村耕地800亩,池塘8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方。 始祖张西村是福建省泉州莆田县道桥村人,于南宋端平甲午年中福建省解元后移家来潮,就教于潮州府城一书院任山长,后代称山长公,遂择居南桂都云路村(今文路张村),又移居西洋村,今两村同一始祖。“西洋”因方位而名,意为韩江西面之平洋,后谐音雅称诗阳。 该村原有黄、韦、张、阮诸姓聚居,后因故他迁,遂存张姓居住。七百多年来属海阳县南桂都,明对西洋建村,辖附近自然村,(明新春震《潮州府志》载:南桂都流南界、横溪、西洋、园头市、梅溪五村)。民国19年(1930)为中桂乡所辖,民国29年(1940)日伪又属东凤联乡,民国35年(1946)列为南桂乡第12保,1952年与文路张、卓两村合称文阳乡建制,后改为文阳大队,后拆开自为村建制,1991年改设管理区办事处,1998年又改设村委会。 该村一贯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水稻,甘茨,生柑和花生等。明末至上世纪70年代有捕捞和贩运鱼苗的传统,淡水养殖业也是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劳务需出迅速发展,常年有30%的劳力到深圳、珠海、梅县、广州、福建等地从事劳务或经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镇企业逐年发展,至2013年全村有大小企业及家庭作坊150多家,工农业总收入4184万元,人平收入7930元。 该村是侨乡。明清时期村民飘往南洋从事工贾,据1964年国内调查:居住在新、马、印尼、印度及西欧的华侨202户,1302人。清末张运祥在新加坡拥有厚资,对当地公益事业有贡献(见《华侨》篇)。 该村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清末民初有私塾之所,上世纪20年代办仰鉴,刚毅两间小学,抗战胜利后合并为十二保校(初小),建国后办诗阳小学。现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1996年建成新的诗阳小学校舍,学校占地13亩,有教学楼、宿舍楼、礼堂各一座,配设12个班,学生600人的办公校舍。幼儿园于2007年建成新的园舍,二层教学楼一幢,计教室6间,办公室2间,可容纳240名幼儿入园。科举时代,有解元1人,举人2人,贡生3人;民国时期有大学生1人,中学生15人;建国后至1987年,有大学生10人,中专毕业生20人。其中张运田是中国建筑科学院标准设计研究院研究专家(载1984年《汕头教育》第一期)总工程师,张元勤是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诗阳村地区行政机构
诗阳村景点列表
-
-
幽峪逸林旅游区
幽峪逸林旅游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北部,凤凰山西边,距离潮州市区约38公里。是一处恬静、秀美的自然生态旅游区,2005年5月对外开放。旅游区藏于山谷之中,有6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水流瀑布,其溪流奔泻逶... [全部]
-
-
白水岩
白水岩游览区位于潮安县登塘镇白水村区域内,它是一座方圆200多公顷的公园式山峦,这里天生异峰奇石,苍松翠柏,旅游景色独特,在明朝时期就已是有名的天然游览胜地。游览区内的兰若庵是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经... [全部]
-
-
从熙公祠
坐东向西,为华侨汇资兴建。该祠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竣工于咸丰元年(1850)。历时十四年。 祠分前、后二进,两边有“火巷”,后面有“后包”,建筑考究,装饰富丽堂皇。其石雕艺术更堪称一绝。... [全部]
诗阳村特产列表
-
-
糕饼
中国的著名饼食中,有苏式、京式、沪式、广式和潮式等多种。潮式饼食是指产于潮州一带的饼食。它的味道较浓厚,若与潮州的功夫茶配在一起,就是潮州人喜欢用来款待客的“好茶好饼”了。潮式著名的饼食,种类花样颇... [全部]
-
-
潮州薄饼
凡是尝过“北京填鸭”的人,大都知道肥嫩的鸭肉和脆皮,是包在一块烘熟了的面饼中,再加一甜酱,青萝葡,葱白等持以进食的。这块包在外面的面片儿,形似饼状,但比任何的饼都薄,因而顺理成章的,就有人称它为“薄... [全部]
-
-
浮洋泥塑
浮洋泥塑产于潮州市浮洋镇,是用江泥作原料制成的民间泥塑工艺品,与天津泥人张、江苏惠山泥人一起弛誉国内外。它起源于南宋末年,至清代光绪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形成绚丽光亮,造型栩栩如生,具强烈艺术感染力的...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