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湖南 怀化 沅陵县 太常乡 黔中郡村

黔中郡村介绍

黔中郡村位于湖南省沅陵县西北部太常乡,距沅陵县城2公里。 系原窑头、木马岭、验匠湾三村合并成立的新行政村(验匠湾是2006年3月份合并进来的)。黔中郡村濒临沅江,三面环村庄一角村庄一角水,背面靠山,总面积为13.27平方公里,稻田面积1505亩,旱地745亩,可流转土地150亩,是五强溪库区重点移民村。村内属丘陵地带,土壤主要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红壤。区域总面积为13.27平方公里,平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蔬菜、水稻等各类作物的生长。村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17℃。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mm,雨季分明,4—6月的降雨量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7%,年降雨130—135天,多年平均一次连续降雨日25天。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527小时。风速:年平均风速1.4—2米/秒。村内有小型水库1个(大田溶水库),三面临沅水,流经一、二、三、四、五、七、八组,水资源较为丰富。黔中郡村历史上系我县的水稻、蔬菜重点产区,由于五强溪库区蓄水,大量稻田被淹,历年来在省、县建整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扶助下,黔中郡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小水果、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养殖业以养鱼、猪为重点,现小水果、蔬菜、养鱼、养猪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人口2213人,566户。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元。 2组织建设编辑一是配强班子。为了增强村支部的战斗力和配合建整扶贫工作,2007年乡党委选配了一名乡党委委员担任村-。借助村党支部换届的契机,选出了新一届村支部,新任支部书记43岁,班子平均年龄46岁。二是发展党员。黔中郡村现有党66名。2007年,支部在全村范围内,精心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14名,发展预备党员4名,为党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建好阵地。工作组入村后,主动向工作组汇报,争取到7万元资金,用于对原有的村支两委活动场所的整修,完善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新建了村图书室和卫生室。利用这些阵地,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实用农技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在党的-召开期间,和村组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在远教点收看开幕式实况,并组织学习、落实-精神讨论会,大大增强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完善机制。以完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为重点,以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为切入点,切实发挥瓜果合作社,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逐步实现村级民主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产业开发编辑村地处城郊,濒临沅江,三面环水,背面靠山,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说法。村民历来有养鱼、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和种菜、种茶、种水果的传统习惯。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的原则,请专家出主意,请群众出点子,通过实地考察,反复论证,确定主攻了“菜、果、茶、鱼、牧”五大产业的发展方向。仅2007年就开发茶园230余亩、复种蔬菜、油菜900余亩,栽种优质水果近6万株,出栏生猪约600头、鸡鸭5万羽。二是大户带动,典型引路。在水果开发过程中,多次组织群众到黔中郡村的水果大户汪建华、刘生海家参观,通过身边的典型现身说法,激发了群众种植果树的强烈欲望。验匠湾村民陈自胜自从参观以后,带领全家人,历时近两个月,垦荒、挖坑、备肥,开发水果10多亩。三是强化服务,排忧解难。针对产业开发中群众存在的技术难、销售难等问题,切实强化服务,探索成立瓜果和渔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产前培训、产中管理、产后销售服务。仅2007年,就联合县扶贫办、县基层办、县移民局等单位,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和在田间地头、果园猪圈现场授课的方式,共举办果树栽培、茶叶栽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群众达600多人次。同时,主动与县城几大超市联系,由超市负责销售一定量的产品。目前,黔中郡村农产品除销售县城以外,远销怀化、吉首等地。 4基础设施编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在工作组的帮助下,科学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2007年,在工作组的帮助下,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000余工日,完成宽1.5米、厚0.1米村组水泥干道18公里;完成了黔中郡至沙金滩6公里长的通达公路,新开蔬菜基地70余亩;打饮水井34口,采取修水池、管道引水等多种方法,解决500余群众的饮水困难;更新抽水电机1台,恢复因灾受损管道3500米、蓄水池3座;更新、维修75千瓦大型提灌一座,解决了700多亩稻田的灌溉问题;新建、维修山塘3座;新建小型码头2座;维修更新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新建卫生室、图书室一个,更新远教设备一套;新建新型水压式沼气池44口;投劳800余工日,维修硬化灌溉渠道1400米。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5社会事业编辑努力树立社会新风。一是全村适龄儿童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结合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和学生就读年级的不同,分别不同的标准,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对全村的40名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共计4万元,确保了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二是每一个初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都接受一门技能培训。结合国家和省里实施的农民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工作队的支持下,给予全村的初高中毕业生适当生活补贴,先后外送30名初高中毕业青年,赴怀化职院、怀化东兴学校、怀化西南学校、怀化刘英美容美发学校、沅陵县委党校、沅陵工业中专等学校参加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焊等技能培训,以解决他们缺技术问题以及为他们长远的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部分经过培训的青年已学成毕业,通过劳务输出挣的钱比未培训前的要多二倍以上。三是每个村民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居全县第一。四是大力开展各种健康文化娱乐活动。07年以来,利用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等平台,组织各种学习、体育、培训、娱乐活动。同时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科技示范岗等活动,逐渐在村里兴起了一股新风尚。特别是今年“汶川”端阳节,县委、政府组织了“卫生健康进城乡,文明喜气过端阳”活动,村作为全县唯一的一个村级分会场,开展了“粽子飘香话发展”活动,被各级媒体纷纷报到,好评如潮。五是法制教育经常化。结合各种开会、培训的机会,经常性的对群众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

黔中郡村地区行政机构

黔中郡村景点列表

宗教一条街
宗教一条街

宗教街在沅陵城内马路巷。马路巷宽近3米,长不足500米,却设有天主教天主堂、基督教永生堂、伊斯兰教清真寺及佛教自圆寺等四大宗教的教堂和寺庙,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宗教文化现象。 天主教于清光绪二十七年(... [全部]

辰州三塔
辰州三塔

龙吟塔 龙吟塔位于县城东河涨洲,因洲旁水声似龙吟而得名。塔高42米,是湖南省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塔。1996年元月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和清道光二十年碑文记载,龙... [全部]

虎溪书院
虎溪书院

明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自龙场谪归,道过辰州,喜人士朴茂,寓龙兴讲寺弥月,与武陵蒋信字道林者往来讲论,题咏山水。进士唐愈贤从游,得闻致良知之学,士人兴起。嘉靖二十三年(1544),阳明门人辰州郡... [全部]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是一个地名,历史上流传有二酉藏书的故事。若干世纪以来,人们对二酉藏书经过众说纷纭。后来,《辞源》对“二酉藏书”作了较明确的注释:“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 [全部]

湘西剿匪纪念塔
湘西剿匪纪念塔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雄伟的纪念塔,记载着那个年代代,最可爱的人最真挚的奉献! 湘西土匪数目众多,凶狠残忍,凭借天险,山洞,白天隐蔽,夜晚出动,危害相邻,无恶不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胜利公园位于沅陵城... [全部]

黔中郡村特产列表

五强溪鱼
五强溪鱼

五强溪鱼因其生长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五强溪库区而名得。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库区水质优良、水深域广,出产的“五强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 [全部]

沅陵碣滩茶
沅陵碣滩茶

沅陵碣滩茶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特产。沅陵县“碣滩茶”是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历史悠久,在唐代时被列为贡茶而盛极一时。其营养丰富,水浸出物多,茶多酚、氨基酸等含量较高。而且,由于生态环境良好,“碣滩茶... [全部]

沅陵板栗
沅陵板栗

沅陵板栗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特产。沅陵丘陵山地盛产板栗,是传统的板栗生产大县,在国内享有盛名。其中“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 沅陵地处沅水中游,武陵山脉的东南边,是湖南产板栗的重点县之一。沅陵的... [全部]

沅陵腊肉
沅陵腊肉

沅陵腊肉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特产。沅陵腊肉(在湖南省外也叫做沅陵熏肉),口味麻辣咸香,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沅陵人特有的一种隔年熏腊肉的习惯。每年临近年关,杀了年猪,将猪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块... [全部]

沅陵麻辣牛肉干
沅陵麻辣牛肉干

麻辣牛肉干是沅陵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有近1000年的生产加工历史。为了发展地方传统食品,沅陵镇辖区企业通过与有关食品科研部门联合,将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工艺与传统的制作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的麻辣牛肉...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