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杨庄镇 镇武庙村

镇武庙村介绍

镇武庙村位于莱城西21公里处,东北距杨庄1公里,西与李家堂村接壤,北离谭家庄村约一箭之地,南临辛泰铁路,地处丘陵。有耕地850亩,238户,792口人。 据镇武庙村碑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亓二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旁有镇武庙,以庙名村。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张里保•镇武庙”;1938年至1948年,镇武庙村属第九区;解放后属第十五区,1953年属张巩乡;1958年属杨庄人民公社;之后改为杨庄办事处、镇,隶属关系未变。 镇武庙村原有街道两条,东西走向。主街宽约10米,沿街有池塘3处,自东往西名曰:张家湾、庙前湾、齐家湾。每当阴雨连绵时,池水四溢,宛若明镜,杨柳依依,蛙声阵阵,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有民谣传唱:“东西大街长又长,沿街有仨积水塘,放牛归来去饮水,家庭妇女洗衣裳,冬天村民泡篾子,夏天淹麻可乘凉。”可见湾之用处在于方便生活,服务生产。1984年因规划而填平,自此消失。前街略窄,有七、八米宽。街前有吴家湾,狭长且沟深壁陡,有防盗护家之用。1991年新村规划,主街道后移,设计宽度20米,沥青路面,名曰“向阳街”。自此村庄街道形成三横一纵之形势。 镇武庙村民自明末聚居此处,繁衍生息,村0有:张、杨、亓、齐、陈、王、周、崔、刘、曹、郑、魏、吴13姓,张姓最多,魏、吴二姓已无,其后不知所终。村民不分姓氏、多寡、穷富,邻里友善,和睦相处,民风淳朴,勤劳智慧,英勇无畏。 镇武庙村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劳作之余,积极创造,日久天长,形成了自家的拿手戏。解放前村里有木偶艺人亓召南,有器乐队、玩旱船等民间艺术。“玩旱船”节目,曾代表杨庄镇参加过莱芜市元宵节民间艺术调演。村中还有扎棚匠、木匠、泥瓦匠等手工艺人。名闻乡里的是用高梁秆子加工成篾编席、编篓等生活用具,那才叫绝活呢,老少皆会,花样繁多。外地购买者可当场点样式,待编毕带走。 镇武庙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涌现出4位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中,莱芜战役打响后,民兵指导员杨金和、刘学文和王乃杰等人组成担架队,出生入死,积极支援前线,被授予支前模范村。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积极参战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在解放战争期间,村里先后有10余名青年参加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至2001年村里有40余名青年参加解放军立志献身国防事业。 镇武庙村自古重视教育,崇尚文明。建国前,村中有私塾,先后由张秉奎、李纪春、王保胜等人教书授业。建国后村中设立小学,适龄儿童基本受到教育。1975年主动与邻村联合,率先成立了联办初级中学,1979年并入杨庄联办中学。1986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倒土台子、黑屋子,筹资6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六配套教室。1994年莱芜市实施合班并校,该小学并归杨庄中心小学。1965年,青年张庆武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是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里共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25人,第一人是张庆林,他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莱芜日报社副刊部主任,多有文学作品在各级获奖。第一个考入军事院校的是张传富,学历最高者是考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的张立,提前一年学完大学课程考取硕士研究生。 镇武庙村民的生活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新的篇章。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初级社诞生了,共有24户。1957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杨庄人民公社。1980年实行分田到户,1984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71年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战天斗地,将长埠岭改造成梯田。借雪野灌渠之便,使荒岭坡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丰产田。同时村里破除迷信,开展了平坟活动,增加土地20余亩,弥补了耕地之不足。当时村里的植树造林计划落到了实处,路旁、沟边、库围都植了树,且严格管理。走进田野到处是绿色屏障,基本实现了林网化。改变了环境,调节了气候,发展了生产。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岭地的及时浇灌问题,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修筑了高15米的压水塔。铺设管道数千米,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平原地块的路边、地头铺设防渗渠,实施节水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在村东南建起了果园,栽植了苹果、桃等果树,在周围村庄小有名气。由此,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果园一路之隔是良种繁育基地,自己的土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土洋结合,培育良种,探索科学种田的路子,提高了产量,加快了科学种田的步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镇武庙村民历来辛勤耕作,但也不乏精明的经商之道,解放前村的前街是济宁至博山的交通要道,沿街有亓家店、张家馍馍坊等。耕作之余,货郎挑不下数十副,或小百货,或布匹,或糖果,用挣米的钱以作补充生活、购地、建房之用。20世纪7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村民就敢为人先,成立了纸袋加工厂,干得热火朝天,壮大了集体经济,群众也得到了实惠。后来又组建了皮革厂、养貂厂、酒厂。虽坚持时间不长,但足见村民经济意识之强。1991年新村规划,主街道平整宽阔,车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抓住这一机遇,沿街两旁或副食,或鞋帽,或餐馆,或屠宰,或收购,或化肥,或修理,门头店铺鳞次栉比。现在村中有中小型机动车20余辆,汽车7辆,农忙收割耕作,农闲运输挣钱。尤其是金亮制药厂、海平蜂窝煤厂、连培建筑队、西德建筑队、海港大酒店、沙厂等,他们善经营会管理,不但个人富了,还带富了一部分群众。2001年人均纯收入由生产队时的60元,提高到3000元。家家有电视机,14-29英寸的彩电占50%,成为电视村;2001年又成为电话村。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镇武庙村村民自明末迁此定居已数百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如今,他们正沿着改革开放的金光大道阔步前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镇武庙村地区行政机构

镇武庙村景点列表

莱芜黑龙潭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九龙大峡谷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旧址位于莱城区铁车乡石湾子村。地处山脚下,比较隐蔽,飞机不易发现,是理想的指挥部。旧址是1917年修建的四合院建筑。占地南北长25米,宽18米。现有瓦房12间,其中北房5间,东西长18米,... [全部]

文昌岛景区
文昌岛景区

该景区位于莱城区雪野镇雪野湖中的文昌岛上,集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这里阳光、沙滩、草地、柳堤、竹楼一派南国风光。 文昌岛是雪野湖中唯一的一座小岛,相传凡是来过此岛的书生,必中状元。1958年修建水... [全部]

镇武庙村特产列表

风味姜丝肉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蒜仔酒香黑猪肉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莱芜煎饼用调成糊状的玉米面或小米面等几种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莱芜煎饼在过去一度成... [全部]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莱芜香肠以莱芜黑猪肉为原料,并配以丁香、莳萝子等中药材,不但味道香醇,回味悠长,而且有增强食欲之功效,还有耐槠耐用之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顺香斋...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