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方下镇 方下南街村

方下南街村介绍

方下南街村地处方下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莱城西7.5公里,方下河西岸。村南为方赵庄村,村北为方下北村,东与时家方下村隔河相望,西与土楼村为邻,方寨路穿其西境。镇府前路与北十字路相交,分为方下北街、方下南街。方下南街即现在方南村。农历五、十逢集。 明《嘉靖莱芜县志》载:“方下,县西十五里”。 据《方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方姓迁此。原名方庄子,后因方姓建一厦屋,人称方厦,久成村名,后谐音成方下。 该村解放前为鲁西所辖。解放后属方下区至人民公社、办事处、镇,隶属关系未变。 史载,1950年2月划为方下乡,辖南村、北村、东村、西村、徐封邱5个村。1952年开始建互助组,西村曹文禹率先成立互助组。同村由刁俊会、王献松,北村由曹文吉,徐封邱由姜清林等相继组建互助组。1955年五村建立5个初级庄,1956年5个初级社合并,成立灯塔高级社,王献松任社长。1956年秋,灯塔社成立支部,王宪友任专职书记。 灯塔社第一任书记王宪友,1920年出生于方下村,1946年入伍,在莱芜战役中负伤,三等残疾军人。退伍后,历任灯塔社支部书记,方下乡副乡长、方下管区总支委员,泰安地区-会代表,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其事迹曾登载于1999年《莱芜日报》。 灯塔社分为东、西、南、北、徐封邱5个生产片。1958年成立方下人民公社后成立方下大队,由原来5片划为12个生产队。1959年经济南市委批准(时莱芜属济南市),方下人民公社、鲁西人民公社合并为方下人民公社,辖35个大队,公社机关驻方下村。1961年方下村划分为22个生产队,1979年分为方下南街、方下北街、徐封邱3个行政村至今。 方下南街村自古人丁兴旺,村庄现有16姓,以刁、曹、魏为多户姓。早年至今,方下南街人以武护村防身出名,曹京伦外称黑旋风,舞花枪能使围观者满眼花枪不见人影。其弟曹京三,武功高强,武德高尚,其指导武术表演团曾在1976年莱芜县文艺大汇演中获奖。 方下南街村人杰地灵,村里有马跑泉一说。村西北角过去有泉,出水声如马跑,四季不干。干活的人渴了,可弯腰捧泉水饮个过瘾。旧日的方下南街多灾多难。1921年(民国十年)6月,方下一带受雹灾,农作物绝产。村东的方下河1937年6月因一天一夜的大雨导致上游山洪暴发,泛滥成灾,冲去100多亩麻杆。村民冲走8人,于5里路外抓住树枝上岸逃生。因而,方下村人治水历代不息,远近闻名。1953年率先使用旧式水车,1956年使用推水车,1963年使用锅托机,1966年使用柴油机,1968年用上电机浇灌农田。1959年截河引水,浇地千亩。方下南街村的传统种植作物大马和大白菜的灌即得益于截河引水工程。1971年至1978年,方下人民公社采取兵团作战的方法,对境内的红土岭进行深翻整平,实现了台田化,使其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丰产田。种植的杂交高粱400亩,亩产407.5公斤,其中32亩亩产在500公斤以上。收获季节,山东省电影制片厂在红土岭拍摄纪录片《杂交高梁》。 方下南街村交通便利,方寨公路由村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活跃。有个体私营企业80家,集肉食品加工和饮食服务于一体的茂源堂,由童茂山经营。其生产的茂牌枣肠被市经贸委命名为莱芜名牌。现发展为枣肠、香肠、花椒肉等肉制品系列,产品已打入省内外超级市场。1993年,“茂牌”枣肠荣获泰国曼谷“中国农产品科技成果展览会”银奖。1995年被市技术监督局定为向消费者推荐产品。1997年荣获山东省卫生示范单位、莱芜市标准化企业先进单位等称号。茂源堂也因其琅琅上口的广告用语“早尝早发,早发早尝;茂牌枣肠,祝君吉祥;吃‘茂牌’枣肠,做天下栋梁”,而家喻户晓。方下火烧,印有“方”字木章,自清朝就有,为方下传统食品。 方下南街人文明经商小有名气,1993年莱芜日报曾以《美的使者——王翠芬》为题,报导过富强理发店的女老板的事迹。她不但为顾客塑造了美的形象,还通过办培训班,带起了莱芜境内的20多个理发店,共同走向富裕。 方南街村地理位置优越。清代同治年间,为防御外来匪徒入侵,建造一座圩子墙,绕村而建,周长约2000余米,高5米余,宽可3人并排行走,设东、西、南、北四门。凭坚固的设施,1937年二区中队与日寇交战胜于此地。圩墙内,建有玉皇庙、玉皇楼、曹氏祠堂、钟楼、太湖石等。庙前有一白杨树,五六人合抱不拢,枝繁叶茂。方下大集以古树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远近闻名,为方下村标志物,后毁于元宵节大火。 方下南街人注重教育,崇尚文化。1985年春,建起了影剧院1座。逢集售票放映,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1968年至1974年,先后接收济南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十几名,1978年陆续调回就业。全国基层先进科技工作者刁玉松,幼年就读于方下小学,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后任杨庄镇副镇长兼兽医站站长。1989年9月获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在全国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工作辛勤教学,热情服务、努力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证书,1990年3月被省畜牧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7月被农业部授予“农业科技拔尖人才”,1991年12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基层畜牧三站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4月被省畜牧局评为“全省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 方下南街村重视教育,清末建私塾、小学。解放后重建方下小学,后分为方下中心幼儿园、方下中心小学和方下中心中学。自恢复高考至今,已考取大中专学生67人。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方下南街村地区行政机构

方下南街村景点列表

莱芜黑龙潭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全部]

九龙大峡谷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全部]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全部]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旧址位于莱城区铁车乡石湾子村。地处山脚下,比较隐蔽,飞机不易发现,是理想的指挥部。旧址是1917年修建的四合院建筑。占地南北长25米,宽18米。现有瓦房12间,其中北房5间,东西长18米,... [全部]

文昌岛景区
文昌岛景区

该景区位于莱城区雪野镇雪野湖中的文昌岛上,集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这里阳光、沙滩、草地、柳堤、竹楼一派南国风光。 文昌岛是雪野湖中唯一的一座小岛,相传凡是来过此岛的书生,必中状元。1958年修建水... [全部]

方下南街村特产列表

风味姜丝肉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全部]

蒜仔酒香黑猪肉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全部]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全部]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莱芜煎饼用调成糊状的玉米面或小米面等几种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莱芜煎饼在过去一度成... [全部]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莱芜香肠以莱芜黑猪肉为原料,并配以丁香、莳萝子等中药材,不但味道香醇,回味悠长,而且有增强食欲之功效,还有耐槠耐用之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顺香斋...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