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社区介绍
后花位于石狮市区北部。东与东村相连,西与山上连片,南与宽仁相接,北与陈厝为邻。明朝时曾有欧、陈等姓氏在此聚居,兴办私塾学堂,并在学堂后面开辟花园,栽种各种花卉,遍地花团锦簇、争芳斗艳。许氏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晋江可慕移居新湖,于嘉靖年间由新湖迁居于此。由于花园地处学堂的西面,所以当时叫西花;又因为花圃在村落的后面,遂叫成“后花”。 境内杂姓聚居,主要为许、蔡等氏。 磨内 位于石狮市区北部,属后花辖区。境内大都以推磨制作豆干、豆腐为生,故取名“磨内”。 据凤栖蔡氏族谱记载,明朝初期,塘边村一户以制作豆腐为生的蔡氏人家,夫妻俩生育3个儿子,辛苦劳作仍然难以果腹。有一天,制作完豆腐,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迁移到石狮做生意。于是,老太公挑着豆腐担,老太婆提着一盏油灯,三个儿子分别扛着石磨,老太公说:“就一直往石狮方向走吧,油灯在哪里熄了,那里就是风水宝地,就在哪里落脚。”走到五星一带,油灯刚好熄了,一家子就在这里停下来。天亮后,老太公挑着豆腐去市场,三个儿子动手搭盖一个临时竹棚。就这样,一家人住了下来。 由于老太婆勤俭持家,心地善良,对于孤寡病残给予资助。有一个孤寡老人每天早上都在他们家门口看磨豆腐。一磨完豆腐,老太婆就盛一碗热豆浆给那孤寡老人喝。有一天,老人忽然对老太婆说:“你为人那么善良,不应该不会发达呀,你看你守着金砖都不知,怎么回事呀?”老太婆叹口气说:“我哪有这样的福气呀,四个男人能够养活一家子就谢天谢地了,愿菩萨保佑我们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了。”老人指着石磨对老太婆说:“你看,石磨底下不是有金砖吗?”老太婆回头一看,还真是的。因此,就用这些金砖分别给3个儿子分别建造一幢皇宫起的大厝,还给他们娶了亲,并把石磨的上磨、下磨和大石分给他们,以让他们记住生活的艰辛和美好生活的由来。这三座大厝就分别叫上磨厝、下磨厝、大石厝。从此,这里就叫磨内。主要姓氏为蔡氏。 后花街 民国期间,此处为-军官李延年主持拆建的一条通往石狮旧镇区的大道,称为“延年路”。因为该路与后花相连,故改称为“后花街”。为东北和西南走向,西南接延平路,长约104米,宽8米,土质路面,两侧是两至三层水泥楼房,以民居为主。 延平路 属后花地界。东南与西北走向,东南起始东村街南侧,西北与五星相通。该路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兴建。传说自建成街道后,附近的封建械斗随之平息,百姓安居乐业,故取名为“延平”。为水泥路面,长约150米,宽7米。两侧多为两至三层水泥楼房。
后花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后花社区景点列表
-
-
金相院
金相院 金相院始建于隋朝,原名“栖真寺”。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即公元908年)僧人如默重建,据说因山上有“空兰奇香”之异,便改寺名为“金相院”。金相院位于石狮市西南部灵秀山上,灵秀山海拔仅174米,虽... [全部]
-
-
闽南第一土地神
闽南第一土地神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民国(1949年)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 [全部]
-
-
虎岫禅寺
虎岫禅寺 虎岫禅寺位于石狮宝盖山东麓。西面是雄踞峰顶的姑嫂塔,东面是风光旖旎的鳌城,鳌城再往东,便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旅游胜地“闽南黄金海岸”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海峡西央岸。虎岫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全部]
后花社区特产列表
-
-
石狮甜粿
石狮甜粿是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的特产。石狮甜粿也叫糯米年糕,形似满月,颜色洁白,质地软嫩,气味芳香,清甜可口。 “石狮甜粿”是石狮特产之一,它采用当地特有的“大冬秫米”加上白砂糖、蜜冬瓜条、金橘等辅料... [全部]
-
-
花生卷酥
花生卷酥 花生卷酥以炒花生仁加糖、麦芽糖入锅熬炼,而后取置木砧上,用木棍捶击、压、使之薄如皮,放上炒花生末,卷成长条,切成约二寸长的斜形块,食之极香脆,入口即化,色香俱佳,亦可作宴席上的甜点。 花生... [全部]
-
-
甜粿
甜粿 谈起石狮的特长,自然少不了甜粿,而说到石狮的甜粿,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义兴”这一甜粿百年老字号。 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上关于石狮塘头的义兴甜粿厂,是这样描述的:王义兴甜...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