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宁德 古田县 卓洋乡 洋塔村

洋塔村介绍

洋塔村位于卓洋乡的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东与鹤塘镇相邻,西与闽候县廷坪乡洪山村交界,南邻闽候县廷坪乡。洋塔村绕着巍严的仙山峰,登上峰顶眺望那美丽的大东山山水水。现全村人口达494人,156户,辖4个自然村,有耕地面积1365亩,山地面积6138亩。 [交通状况]:该村交通便捷,地处卓洋至闽候县主干线,距廖厝温泉约5公里,今后,开通卓洋至福州公路,我村的交通十分便捷,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历史人文]:吾始祖道公,列闽林三十一世,字志奇夫人江氏,因南平寇乱从林浦迁怀安县秦山桃源境(今闽候县廷坪树兜)陆续捧节分迁洋塔村,定居洋塔村繁衍,至今已有436多年,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太始祖比干公义烈家风,颂扬历代爱国主义精神。香炉岗自然村是经古田县政府认定的重点老苏区,溪边溪自然村曾经余三江、陈景丹等革命老前辈在那里开展解放战争,革命老前辈和联系为解放战争做出颂力的贡献。 [气候物产]: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6138亩,其中毛竹2600亩,洋塔村主要水果有:水蜜桃、芦柑、脐橙等,优质的脐橙50亩,年产75吨投向市场。粮食作物以甘薯、水稻为主,全年粮食出售128吨,目前刚刚发展起来的以羊、兔为主要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基础。 [基础设施]:该村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溪边溪,现有大小水力发电站2座,装机容量500千瓦,邮电通讯设施完善,通讯十分方便,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广播电视村村通,增加村民的文化娱乐,村办文化中心,广大农民自演、自乐的活动,使广大村民提高文化素质。 [经济社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洋塔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全村200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50万元,剩余的劳力外出劳务,创小康生活。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治安模范村”改善村风村容村貌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洋塔村地区行政机构

洋塔村景点列表

狮岩
狮岩

岩有一洞,可容数十人,洞内涌道纵横、石柱笔立、钟乳悬垂,泉露滴敞。狮岩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子而得名。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登狮岩,进到洞口,便是古佛殿,... [全部]

古田公园
古田公园

位于诗巫武杰立麻,由诗巫市议会与砂拉越古田公会联合承建的古田公园,占地三依甲,环境优美,自从两个月前落成启用后,不但成为市民晨运或散步的好去处,也为诗巫增添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公园内拥有一个长满荷花... [全部]

杉洋李氏宗祠
杉洋李氏宗祠

杉洋李氏宗祠是座古今贤杰众文物内涵丰富,保护完好的祠堂。它坐落在古田县杉洋镇西南凤林山麓下,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如图),是古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杉洋李氏宗祠枕西北面东南,祠后层峦叠翠,... [全部]

杉洋蝉林祠
杉洋蝉林祠

蝉林祠首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历经元至大年、明正统二年、清咸丰二年重建,前后已历经千年,是该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以来虽经多次修缮,但因财力不足,祠内残破不堪。去年初,杉洋余氏家族由余兰... [全部]

幽岩寺
幽岩寺

幽岩寺位于鹤塘镇北五里雷锋山下,距镇区公3公里,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6年)幽州僧法宝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兵毁。二十三年僧幼海重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再建。现建筑为清乾隆... [全部]

洋塔村特产列表

蛋燕
蛋燕

做“蛋燕”很简单的,只要把番薯粉加水再加上鸡蛋和一些盐,混合在一起,然后锅烧热,控制火候,放入少许油,然后倒入适量调制好番薯粉,煎成一块块,然后,切成条状就可以了。 蛋燕要煮得好吃,最重要的是汤头,... [全部]

古田光饼
古田光饼

俗称光饼,圆形,有小碗口大小,中间留细孔,穿线成串可挂,又称挂饼。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闽、浙沿海一带,总兵戚继光领兵来至沿海平寇,因倭寇来自海上,戚家军就在海边设伏,百姓制作在大量挂饼在将土们脖... [全部]

古田米烧兔
古田米烧兔

古田米烧兔(腊兔肉)是古田民间年节时特制的佳肴。客人到古田,必定会尝到米烧兔。它色味俱佳,油亮的兔皮呈米黄色,兔肉溢出阵阵米香,让你未食先流涎水。米烧兔制作工艺独特,先在铁锅里放入大米,再用竹架托住... [全部]

古田火麒麟
古田火麒麟

古田火麒麟,是酒席上的甜食,取名颇奇异,吃法也很新颖,可谓闽东一绝。其制作方法是将槟榔芋去皮,煮熟,碾成芋泥。然后加入猪油、白糖和炒过的黑芝麻,把芋泥盛到圆盘里,将它堆得高高的,象一座小山丘。最后,... [全部]

龙凤羹
龙凤羹

龙凤羹是古田县城乡隆重、丰盛的酒宴上常见的一道名菜。 特产传说从前古田有个员外六十大寿时,长女备了“熊掌席”,次女备了“燕窝席”,唯有三姑娘家穷,为办不起酒席发愁。一日,她丈夫在捞鱼虾时,捉到了一条...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