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北村介绍
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而在龙港余北村,村民们都知道曾经有两位闻名遐迩的篾匠——余连海、余德兴、余建崇、余建北。一个村上出了几位篾匠老师,当时方圆几十里内也颇为罕见,这是与余北村祖祖辈辈从事粉干加工分不开的。在粉干加工的几道程序中,很多都离不开篾制用品:淘米的筲箕,舀水的筲筒,接盛半熟粉条的箩盖,放干粉条的箩筐,晾晒粉干的竹篾,挑粉干的扁担等。因为当时余北村几乎是挨家挨户做粉干,所以每年要对这些篾制用品进行修换,因而对于篾匠活儿的需求量很大,于是每每到了梅雨季节,篾匠在余北村通常要被“提前预约”。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余北村的做篾活基本上是由余连海老师傅独揽的,大概在八十年***始,余德北篾匠经过一段拜师学艺后,也基本上能够独当一面。当然,“金博莱酒行”由于小时候就在余北村长大,对于篾匠做篾的记忆印象深刻:只见余师傅手执厚背锋利的钢刀剖篾,抬起一根硕竹的根部,狠力霹一刀,再用其他刀背将夹在竹肉身的刀往下锤。竹根剖成上下两瓣,一脚踏住下半,一手掀起上半,霎时,“霹哩啪啦”一阵撕裂的爆响,竹子彻底分成两半。 而这“剖”只是做篾活的其中一道程序,总的来说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而篾匠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将竹子盘成细篾的篾刀,是必备的工具,再就是小锯、小凿子等,还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度篾齿”,这一种特别的篾匠工具,其形状是用铁打成像小刀一样,安上一个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制的小槽,它的独特作用是插在一个地方,却能把柔软结实的篾从小槽中穿过去。 记得在编制箩筐时,篾匠都会先把竹片放在火上烧一会儿,这样竹片会变得柔韧一些,方可进行折弯。所谓熟能生巧,余北村的这两位师傅在篾刀一进一退中娴熟地剖篾。破出的篾分三等:篾青、篾黄和篾屎。即便手巧,但也要小心。如果是刚刚学做篾活,锋利的厚背刀偶尔会划破了指头,霎时,鲜血直流,受伤时乡民每每往伤口敷些烟丝或火柴盒砂纸以止血。 其实,不只是在龙港余北村,过去江南垟一带的老百姓日常用具多为用竹子加工而成,大到房屋、床铺、躺椅、桌子、凉席,小及竹篮、淘箩、蒸笼、箩筐、筛子,甚至连热水瓶壳也是竹编的。竹制品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备受家庭主妇欢迎,所以,每年乡镇集市篾匠往往能赚个盆盈钵满。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乡情缱绻,往事如昨。篾匠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余北村的两位老篾匠也早已改行。但篾匠——曾经的老行当,确实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可忘却的青葱岁月。
余北村地区行政机构
余北村景点列表
-
-
炎亭
炎亭位于苍南县东部,景区面积有23平方公里,它东南面海,东北至西南则群山环列,环境优美,气候怡人,炎亭风景名胜区主要由炎亭、前屿岛、海口等景区组成。 炎亭距县城26.6公里,是县内主要渔业镇,水产品... [全部]
-
-
碗窑古村落
碗窑村旧称蕉滩或蕉滩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 [全部]
-
-
南浦溪景区
南浦溪是飞云江上游一条支流、惟妙惟肖的潭石、神秘莫测的幽林、各具姿态的飞瀑以及沉淀唐宋遗风的古村落,是一个青山碧水环绕、环境优雅清新、具有原始特色的风景区。 南浦溪风景区主要包括新浦古村落文化景区、... [全部]
余北村特产列表
-
-
炎亭梭子蟹
炎亭梭子蟹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炎亭办事处的特产。炎亭梭子蟹凭借鲜美的蟹肉,丰富的营养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十大名蟹之一。 炎亭海岸线长,海面辽阔,气候适宜,并位于螯江出海处,是寒暖流交汇地,具有独... [全部]
-
-
苍南蘑菇
浙江省苍南县的农业十分发达,名闻海内外,当地农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蘑菇产业,发展迅速,是浙江省蘑菇生产重点产区,苍南县地处浙闽交界,因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 [全部]
-
-
炎亭江蟹
炎亭江蟹(即梭子蟹)此蟹为浙江炎亭的著名水产,素以个大味鲜而蜚声国内外市场。炎亭,位于敖江出海处,是寒暖流交汇地,饵料丰富,是江蟹得天独厚的繁殖场所,故盛产江蟹。这里的江蟹,产量大,质量好,一般个重...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