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岸村介绍
竹岸村在黄泽江上游丹坑溪和棠家洲溪汇合处的河谷小盘地上,由竹岸、东岸等自然村组成,四面青山环抱,宜耕宜居。村居在村东有五圣殿岗,隔江与东岸相望,溪江在东岸村头转弯,形成一个U字形半岛陆地,东南有花树坪尖、牛头山,南面有篰籮山,西南有彭顶山、大旗岗,村西有来龙山,村北有后门山,村前一片大溪滩田。 村前有岸椿潭,又名“门口潭”,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岸春潭,县东四十里,在水簾北。有石涧自峁山汇于,潭深不可测,两旁石壁高数丈,水流无声。上有椿树甚怪,覆潭上,俗传有龙潜焉。”明万历《新昌县志》收录《明里人祷雨有应诗》:“大雨云霓叹望多,神龙为我放天河。田畴水足枯苗秀,从此家家鼓腹歌。” 竹岸地处新昌东部地区水陆交通要道,古时驿道干路和竹簰水运的交叉口,商贸运输业比较发达,留下不少古迹,建国后兴修水利、造田造地,促进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办厂办场,农工商业全面发展,经济繁荣。 梅溪胡氏第十九世祖得祥(十七世仕新之孙,十八世寿炎长子),字本心,行彬十,配王氏,子五,世伦、世仿、世豫、世象、世良,墓葬后门飞凤山。他“爱竹岸之山明水秀,始卜筑其地”,子孙从此繁衍。清代,竹岸村胡氏建造宗祠光裕堂,道光葵卯年,三十世孙胡廷槐撰《光裕堂记》,时房长胡育忠。光裕堂在村前街中段,正厅三间,侧屋各二间,坐北朝南,占地150平方米。现已不存,改建成养猪场。村边的大坟山、小坟山有胡氏祖先墓群,长约100米,宽约60米,从挖出的陶瓷、铜钿、材钉、墓碑看,以清初的居多,有明确纪年最早的是明万历乙卯(1615)年胡继泉坟碑。坟山在建国后已造田造地造房屋。 随后,俞氏从县城更楼里迁入,陈、黄、袁、梁、吕、潘、竺、庞、吴、姚、刘、李、王、皇、娄、张、石、施、葛、应、范、邱、章、朱、何、林、崔、唐、宋、顾、叶、徐、许、贾等35个姓氏陆续迁入。到2009年6月,全村有37个姓氏、365户、941人。
竹岸村地区行政机构
竹岸村景点列表
-
-
千佛院
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为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建立,是与江南第一大佛同时代修筑的又一处石窟。 元化寺到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开始开石窟,造千佛。比僧护到石城还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为千佛院,会昌... [全部]
-
-
江南第一大佛
“江南第一大佛”是大佛寺内人文景观中的精华,镌造于南朝齐梁年间(486—516),僧护、僧俶、僧祐三代僧人相继雕凿,历时三十年建成。 “江南第一大佛”石弥勒像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头... [全部]
-
-
佛山圣境(露天弥勒)
经绿竹掩映、黄墙黛瓦的华严庵,远远能看到盘虎岩对面有一座小山,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两膝端坐,袒胸露腹,右手扶膝,左手扶袋。自然形态唯妙唯肖。即为景区之佛山圣境。 设计者巧妙地...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