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浙江 宁波 余姚市 兰江街道 石婆桥村

石婆桥村介绍

石婆桥村是兰江街道驻地,潭家岭西路横穿村境,距街道驻地3公里。石婆桥原为一座竹桥,明代桥西陈氏妇石姥捐资建石桥,后人纪念石姥为乡里造福,称石婆桥,村袭桥名。东连石婆桥江,南接凤亭村,西毗郭相桥村,北与丰杨河村、兰墅桥村接壤,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有耕地1850亩,山地1210亩,24个村民小组,1221户,常住人口3652人,外来人口2750人。2005年社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工贸业总产值2.2亿元,拥有集体资产5.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81万元,年集体可用资金8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880元。先后荣获宁波市级文明村,余姚市级卫生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境属姚江平原和四明山丘陵交汇地带,地形平坦,水系发达,南部有多条溪流、小河小江往北注入姚江。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降水量毫1314毫米。多黄泥土、粉泥土、水稻土。土壤:山地多黄泥土,水田为粉泥土、水稻土等。 【村史沿革】2001年行政村撤并,有石婆桥、岳殿、蔡家堰、张冯四村合并称石婆桥村。原石婆桥村,民国时期属凤亭乡三保,1956年为肖东乡第二、四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建丰大队,1981年改称石婆桥大队,1983年改称村。原岳殿村,以境有岳殿得名,民国时期为凤亭乡,1956年为肖东乡第四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光明大队,1981年称岳殿大队后改称村。原蔡家堰村,村原有庵,以姓名堰,村袭堰名,民国时期属凤亭乡九保,1950年为凤亭乡三村,1955年划入肖东乡,1966年更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复名蔡家堰后改称村。原张冯村,以张家、冯家两个自然村合名。民国时期属凤亭乡,1956年属肖东乡,1961年为长丰公社东风大队,1981年为张冯大队,后改称村。 【产业经济】农业以水稻为主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形成粮食、蔬菜、果木、畜禽农产业。村办工业有1956年创办的凤亭乡五金厂,生产铜件产品,1966年有东方红伞件塑料厂,1969年有石婆桥社队联办塑料厂,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工业发展较快,目前现有各类企业110余家,有洽丰旅游用品、龙邦电器等年产值亿元的企业,主要行业有旅游用品、小电器、小五金等。 【村镇建设】石婆桥在清康熙年间设集市,有二百多年历史,有“高昌镇”、蔡家堰二个集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初步形成江东路、江西路、肖东路一条街,现已建成1公里长的商贸街区,1个农民新村集中点,疏浚拓宽西杨江、岳殿江和石婆桥江水路航道。2000年后实施村庄道路建设规划,建成石婆桥路、谭家岭路、万弓池路、张冯路、肖东路、西杨路,形成“二横四直”道路网,贯通市区城市道路。1965年始用电力照明、排灌,现电力供应充足,完成农村电气化标准建设,100%村民通有线电视。 【社会事业】现境清代有私塾,分布在蔡家堰、石婆桥等地,民国时期有枫树庙小学(又称永余小学),湖头庙小学和岳殿小学。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民办小学,公社农业中学,八十年代以来有肖东中学和肖东第一小学。乡村文化繁荣,明清时期有凤亭高庙拜礼会、庙会,有大旗会、锣鼓会、铳会等民间团队组织,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有凤亭乡五村、六村二个业余剧团,越剧“杨立贝告状”,“祥林嫂”等剧目曾获县文艺演出奖。六十年代以后有大队俱乐部、文艺宣传队,目前有村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健身路径、健身场等文体场所。旧时有赵农中医妇科,毛长顺中医内科,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室,目前全村有卫生室3个,医务人员4人,村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村民健康教育网络,成为“全国亿万人民健康教育”试点单位。村有百岁老人郑凤昌。 【一村一品】有“洽丰”旅游用品、“龙邦”电器产品,远销欧美。 【风景名胜】萝壁峰与高庙。海拔215米,东汉时称金谷,三国时建碧霞宫,山上建有凤亭,唐代改建高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四月十八,民间盛行庙会。现建筑为明代重修,萝壁岭岭长陡险,有石砌台阶拾级而上,登峰眺望心旷神怡。湖头庙。位于高庙山下莫家湖边,地处姚虞古道,建于明代,共二进有厢房戏台,有“湖头庙缴枪”革命故事,解放前夕毁圮,现复建改称为“汉虞公祠”。 遗址有:名医滑寿故里(滑家村)、滑寿墓(西黄山东山头)、余姚第一状元莫子纯故里和放马湖(蔡家堰西南),姚虞古道(横路头至湖头庙),仙桥(蔡家堰北)、石婆桥、万弓池等。 【历史名人】莫子纯(1158—1215)宋代蔡家堰莫家人,后迁居姚城,良母虞氏,教子有方,学习勤奋,宋淳熙二年(1175)中状元(18岁),仕途勤政,卒于任上。滑寿(1304—1386)字伯仁,元末明初,江苏仪征人,至正五年(1345)中举,拜名医王居中为师,因兵火战乱,一路行医来余姚定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后人赞颂,享年83岁,墓葬姚城西南西黄山九枝松。 【发展特色】建设旅游用品专业村,扶持发展林果农业精品基地。 【发展目标】按照“十一五”发展目标,制订《石婆桥村(2006——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具体目标:1、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4.5亿元。2、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3、村年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200万元。4、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5、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6、创建卫生村。7、村级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秩序井然。8、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法教育普及率达100%。 驻地:石婆桥中路88号 电话:0574-62595053 传真:0574-62595055 以下地名与石婆桥村面积相当: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四川达州渠县渠江镇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新浦镇四川达州渠县三汇镇湖南湘潭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福建泉州丰泽区丰泽街道福建三明三元区荆西街道广东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辽宁本溪南芬区南芬街道广西北海海城区西街街道安徽安庆市大观区集贤路街道安徽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

石婆桥村地区行政机构

石婆桥村景点列表

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故居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诞生之地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王阳明故居 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瑞云楼始建于明代,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诞生之地。王阳明,名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 王阳明诞... [全部]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明山森林公园地处四明山腹地,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平原地区6℃—8℃,是炎炎酷暑里的一片清凉世界。 四明山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山青、水秀、谷幽、岩... [全部]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超过3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 ... [全部]

五桂楼
五桂楼

五桂楼坐落在梁弄下街洞门弄,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清建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而建造的。黄的的先祖颇有雅名,南宋时,五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赠 《 送五子还乡 》 诗中有“仙藉桂枝香... [全部]

梁弄古镇
梁弄古镇

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0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渚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 [全部]

石婆桥村特产列表

余姚甲鱼
余姚甲鱼

余姚甲鱼是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的特产。余姚甲鱼外形色泽光亮,裙边光滑厚实富有弹性,体内脂肪较少呈自然黄,运动能力强,品质上乘,接近野生甲鱼。余姚甲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余姚地处北纬30度线... [全部]

大隐石雕
大隐石雕

余姚大隐石雕由石岩开凿取石,进行石制品加工,相传始于唐代(亦有说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最初大隐石岩业主要是以取石板为主,后逐渐随着石板业的发展而拓展为建筑业,建筑业的开拓,拓宽了石产品的... [全部]

陆埠佛雕
陆埠佛雕

陆埠佛雕起源于魏晋时代,流行于唐代,鼎盛于清代,从业者名匠多达400余人。 陆埠佛雕艺人大多用樟木、楠木等名贵木材雕刻佛像,因其工艺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品遍及海内外。泰山绝... [全部]

余姚笋干菜
余姚笋干菜

余姚笋干菜在明代就作为贡品进贡京城,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味甘,香郁,被誉为“珍稀菜肴”。它的特点是储存持久、携带方便,鲜嫩可口,四季皆宜。余姚笋干菜的主要原料是雪里蕻和春笋,原材料的优劣会影响到质量... [全部]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 余姚市河姆渡水生动植物研究所 10933578 荷藕 余姚荷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陆埠豆酥糖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