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西 运城 夏县 裴介镇 石桥庄村

石桥庄村介绍

石桥庄村位于夏县裴介镇与瑶峰镇交界处,是裴介镇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1670口人,其中党员23名,耕地面积1768亩,以棉花、玉米为主导产业,新近发展冬枣、山楂等经济林面积400余亩。村庄距镇政府约5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交通便利。 村庄经济状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小麦、玉米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发展方式,粗放、规模小,效益差,已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艰苦努力下,全村种植业发展迅速,由最初的以小麦、玉米、棉花农作物发展为主发展为以冬枣、山楂等经济林为主,种植面积已达400亩。增加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增收渠道。为转移闲置劳动力,村里搜集大量的用工信息,与劳动服务中心联系,对他们进行培训,介绍他们外出打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超过400多人,每年纯赚回400万元现金。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2007年,在县团委的协助下,在香港刘三妹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建立“刘三妹希望小学”一座,解决了全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2009年在全省普及“五个全覆盖”工程中,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新建一座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通村路已硬化,但村里的街巷以及通往县城的道路,至今仍是土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为解决街巷硬化问题,两委班子想尽各种办法,向上级部门打报告写申请,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集资,吸引企业投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个问题一直迟迟没有解决。整体来说,石桥庄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很大改善,但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村两委班子以后重点抓的一项工作。 环境状况。积极开展以巷道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建立了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确保了村容村貌整洁。另外在农忙时节,秸杆还田工作也是极为严肃的工作,有少数的人置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不顾,焚烧秸杆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工作中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秸杆还田、保护环境的益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石桥庄村地区行政机构

石桥庄村景点列表

大洋泰山庙
大洋泰山庙

大洋泰山庙 大洋泰山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夏县瑶峰镇大洋村 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 [全部]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周 地址: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 河夹峡的丘陵之上 墓区东接崔家河水库,北接东下冯遗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遗址。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 [全部]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第四批国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 遗址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 1926年由李济先生发... [全部]

裴介遗址
裴介遗址

裴介遗址 裴介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地址:夏县裴介镇裴介村 位于裴介村“芦河”两岸台地之上,文化层厚2——3米,遗址面积约36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至商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00... [全部]

圣母庙
圣母庙

圣母庙 圣母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夏县埝掌镇上冯村 创建于宋,元、明、清屡次修葺。现仅存圣母殿与八卦亭(香亭)。 圣母殿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 [全部]

石桥庄村特产列表

山西小酥肉
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惯,就选用上好... [全部]

泗交黑木耳
泗交黑木耳

泗交黑木耳是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的特产。泗交镇黑木耳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能。泗交黑木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泗交镇位于距夏县... [全部]

祁家河柿饼
祁家河柿饼

祁家河乡:木耳、柿饼禹王乡柳编 [全部]

禹王乡柳编
禹王乡柳编

禹王乡:柳编夏县板栗 [全部]

夏县板栗
夏县板栗

夏县板栗:以野生为主,具有外形美观,面有光泽,水分少,易剥皮,出粉率高,肉质细腻,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现已大规模人工栽培。山西小酥肉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