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山村介绍
一、位置境域 东峰山村位于新城镇西北部。东邻古堆村,南邻上王村,西邻西峰山村,北与绛县横岭关接壤。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前尖角、后尖角、街东、街西、西井沟、东井沟6个村民组,有8个自然村(庄),总人口1045人,现有耕地540亩,退耕还林405.8亩。境内还有山地面积9900亩,还设有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等企业单位。村部在街西村民组,海拔626.6米。 二、村名由来 关于东峰山村村名由来说法有二: 1、因居耙齿山东面而得名。 2、因邻近西峰山村的风山而得名。据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与光绪六年(1880年)版本的《垣曲县志》记载与图示,东至西峰山,西至十八河,北至界牌岭,南至上官村一带的山峰及其山峦,现在当地人称为连家山,但在历史上,因其常年多风,名为“风山”。而地处风山脚下东侧的村庄连同与之相连而位居现火车站附近的古村,也因其得名为风山村,也叫风山口。这在《垣曲县志》及多部民间家谱中的碑文、墓志铭及记载中已经得到证实。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上王村杨扶秀的墓志铭中写道:“------子之克家也,可无憾于黄泉。风山依亳川之佳壤也,将瓜瓞之绵绵”。清道光十年(1830年)上王村张步宵的墓志铭中写道:“张氏之先,远有渊源。分支派别,徒居东原。皋长乡之王村,风山口之南巅”。这类记载甚多,足见风山及风山口(村)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由于东、西位置不同,风山村又分别被称为东风山和西风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于东风山原主村衰败,人口迁至现址,但村名未变。只不过在历史上“风”字被人误写,逐渐演变成“峰”,故有斯名。其得名时间还无从考究,但肯定在清康熙十一年之前。 三、建置沿革 1978年以前,东峰山、东井沟、前尖角、后尖角等自然村(或生产队)一直隶属于上王村(或大队)行政管理。1978年11月,这四个生产队从原上王大队分出,组成东峰山大队。与此同时,原东峰山生产队也分成街东、街西、西井沟三个生产队,由此开创了东峰山行政村的历史。1984年7月,按照政令,东峰山大队更名为东峰山村,各生产队更名为村民组。 四、组织机构 东峰山作为一个行政村,设有党支部和村委会,还有妇委会、团支部、民兵连等组织机构。 1、历任党支部书记: 芦忠学(1978年至1980年,1982年至1991年) 顾富纯(1980年至1982年) 张国山(1991年至2002年) 张凤山(2002年至2003年) 吉钢铁(2003年至2010年) 张涛(2010年至2012年) 庞文生(2012年5月任) 2、历任村委会主任(包括大队主任): 陈文学(1978年至1980年,大队主任。) 吴希义(1980年至1984年,大队主任。) 张国山(1984年至1991年) 卫杰(1991年至2002年) 庞文生(2002年至2005年) 吉钢铁(2005年至2011年,兼。) 邢树红(2011年12月任) 3、历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包括大队副主任): 刘乾湖(1978年至1980年任党支部副书记) 顾富纯(1978年至1980年任大队副主任) 芦忠学(1980年至1982年任党支部副书记) 吴希义(1978年至1980年任大队副主任) 武精斌(1980年至1998年任大队和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贺振荣(1994年至1997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许思俊(1994年至1997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赵革命(2002年至2005年任党支部副书记) 庞文生(2005年至2010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邢树红(2002年至2011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张玉川(2002年至2005年任村委会副主任,2011年再任村委会副主任) 张朝中(2011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张倩(2011年任党支部副书记) 4、历任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包括大队)委员: 赵革命(1978年以来任大队及村委会会计、党支部委员) 王金河(1978年至1980年任大队公安主任) 鲍金英(1978年至1980年任妇联主任) 孙秀珍(1980年至2003年任妇联主任、党支部委员) 张国山(1978年至1984年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 聂宝社(1978年至1980年任团支部书记) 邢树红(1984年至2002年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 张玉川(2005年至2011年任党支部委员) 韩丽云(1999年以来任妇联主任) 申勤学(2002年以来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 武精敏(2010年任党支部委员。 5、村民组 村民组作为农村最基层组织,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行政管理。东峰山村设有5个村民组,分别是:前尖角、后尖角、街东、街西、西井沟、东井沟村民组。 前尖角村民组: (1)基本情况:位居东峰山村南部。因同后尖角原村址皆居白涧河西岸前后两个不同角落,而得名为前、后“涧角”,后因“涧”字被误写成“尖”,故有斯名。现有人口152人,拥有耕地亩。 (2)建村以来历任生产队与组干部:武精斌、刘乾台、武精毅、武精敏、刘志朝、武精辉、刘学宝等。 后尖角村民组: (1)基本情况:位于东峰山村东南部。其得名由来与前尖角同。现有人口182人,拥有耕地亩。 (2)建村以来历任生产队与组干部:卫杰、贺振荣、鲁菊梅、顾小战、侯振玉、张选等。 街东村民组: (1)基本情况:位于东峰山村中部。因居主村位置而得名。现有人口203人,拥有耕地亩。 (2)建村以来历任生产队与组干部:张金龙、米甲英、韩海旺、张红宝、邢效唐、米国民、邢树信、张清、闫约诚、李秀莲、张继红等。 街西村民组: (1)基本情况:位于东峰山村中部。因居主村位置而得名。现有人口197人,拥有耕地亩。 (2)建村以来历任生产队与组干部:吉英杰、冯松林、柴文精、米克军、赵建设、陈文学、庞文生、米新民、赵建辉、冯小宝、张甲勇、米甲珠、陈保卫等。 西井沟村民组: (1)基本情况:位于东峰山村北部,东井沟以西。因村北有古代採铜矿井而得名。现有人口144人,拥有耕地亩。 (2)建村以来历任生产队与组干部:姜文效、张国保、张玉川、李玉敏、张朝中、邢树仁、李世杰、邢斌等。 东井沟村民组: (1)基本情况:位于东峰山村东北部,因村北有古代採铜矿井而得名。现有人口167人,拥有耕地亩。 (2)建村以来历任生产队与组干部:吴希义、赵小根、申范森、段自成、吴希民、段金辉、赵志华、赵忠铭、吴希胜、吕永革等。
东峰山村地区行政机构
东峰山村景点列表
-
-
埝堆玉皇庙
埝堆玉皇庙 埝堆玉皇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垣曲县皋落乡埝堆村 创建年代不祥,现仅存戏台与正殿,为元代遗构。庙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481平方米。戏台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 [全部]
-
-
丰村遗址
丰村遗址 丰村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垣曲县华峰乡丰村 遗址在中条山南麓亳清沙与允西河之间高原丘陵上。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南三面临沟,北面靠村,部分遗址压在村住宅宅基之下。东西约5... [全部]
-
-
铜矿遗址
铜矿遗址 铜矿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垣曲县中条山中 铜矿遗址早在50年代就有发现,有矿洞及冶炼矿石的工作面,洞内出土的采矿工具主要有铁锤、铁钎等。采集有铜矿石、冶炼矿渣等。另在洞内发现... [全部]
东峰山村特产列表
-
-
荞面饸捞
荞面饸捞 荞麦最能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因荞麦性寒,故俗话说:“荞面要做好,离不开三样好调和,油泼辣子、蒜、芥茉”。 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 [全部]
-
-
垣曲猴头
垣曲猴头:其特点为个头肥大,绒毛光泽好,形状各异,气味芳香,肉质肥厚,无虫蚀,存贮色味不变。以野生为主。入药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神经衰弱等病症,对胃癌等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垣曲县...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