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西 太原 尖草坪区 西焉乡 陈家窑村

陈家窑村介绍

1.概况 陈家窑村位于尖草坪区西焉乡东南部,距乡政府4.5公里,东接市苗木培育中心,西邻向阳镇兰岗村,南与市果树场相邻,上阳线贯穿全村。全村现有人口194户共527人,土地面积2250亩,耕地面积1121亩,村庄占地150亩。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259.2万元,人均3842元。近年来,依靠党的惠农政策,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两委班子的齐心协力下,我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状况良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陈家窑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段,坡地多为粘土质(结合太原二电厂发电产生的粉煤灰,非常适合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材料);土地较为贫瘠,属西焉乡的中等性土壤,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基本靠施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我村处在泥屯河水系的中游地段,河床大多属于沙土质。 2、气候资源 陈家窑村属以西北季风为主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冬季干燥、较冷,昼夜温差较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2千卡/cm²,总日数为2340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80天左右。 3、水资源 陈家窑村地下水较为丰富,水质矿化度低,为弱碱性。全年自然年均降水量为451.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 4、种植资源 陈家窑村村民种植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即粮食作物、水果作物和经济作物作种。其中,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小杂粮为主;水果作物以葡萄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苗木为主。 (三)社会经济 陈家窑村现有户数194户527人,总劳动力为375人,其中已转移劳动力310人。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我村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截止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59.2万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为55万元,集体收入为14万元,其他收入为190.2万元。从产业结构分析来看,全村经济主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工商各业发展总量不足,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 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低,其主要来源主要是转移支付。全村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上,农民致富渠道窄。2008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做文章,积极争取资金,投资20万元铺设管道1500米,使全村耕地基本实现了水浇,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在此基础上,壮大了苗木培育和园林基地的建设。为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两委一班人积极引资办企业,到目前为止,已引资金近1千万元,这些企业的引进,有效地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增加农民致富渠道,使村民的收入比重结构由一产逐渐向二产、三产产业倾斜。 (四)基础设施 村内基础设施较其他村庄较为完善。村内主干道小街小巷现已全部完成硬化,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耕地基本都可以得到灌溉。生产及生活照明用电充足富裕,通讯电缆、光缆齐全畅通,通讯设施基本每户一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畅通无碍。电脑拥有量逐步上升。防灾减灾方案到位,设施齐全,尤其是近年来,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从房屋抗震到农田抗灾设施逐渐得到改善。 (五)科技生产力水平 陈家窑村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大力推广科学种田,所有农田作物全部推广地膜覆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上大做文章,围绕市场需求,紧跟全乡部署,确立了“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园林乡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建立了村科技文化室,聘请专家到室内教育和田间地头实地讲解的方法,引导农户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注重以科技示范种植户为龙头,狠抓苗木培育基地建设。 2.地理位置 陈家窑村远离市区,距离市区约十五公里。从与太原市中心城区的功能联系分析来看,陈家窑村地处市区的边缘地带,与中心城区的功能联系、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较弱。村域内现状没有较大基础设施,而且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陈家窑村域近年没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安排。村庄交通较为便利,上阳线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还有1个地名与陈家窑村同名:山西朔州朔城区南榆林乡陈家窑村

陈家窑村地区行政机构

陈家窑村景点列表

晋陕大峡谷
晋陕大峡谷

水与石的较量成就了神奇美丽雄伟的黄河百里画廊——晋陕大峡谷。黄河走出青藏高原后,穿山过岭,九曲十八弯,跌宕下行,至郑州桃花峪,面目骤变,由开沟凿谷转为沉砂造陆,因此黄河的峡谷都分布在桃花峪以上。黄河... [全部]

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风景区距离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了增加野外生态旅游的乐趣,汾河二库花了十几万元购回二十条竹筏,新添了竹筏漂流项目,游客在山水之间... [全部]

太山寺
太山寺

看 点 : 这里山势高低不一,所以寺院也随之错落有致。从下至上依次有山门、钟鼓楼、两厢廊庑、大雄宝殿、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大殿等。殿内有菩萨塑像,始造于明代,塑工洗炼,色泽纯朴,神态俏丽俊秀。寺... [全部]

晋窦大夫祠
晋窦大夫祠

导 游 : 窦大夫祠巍峨壮观,祠内古柏苍翠。窦抽塑像端坐大殿中央。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六月,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历代都留有碑纪。现存山门、献亭、大殿等,都是元代至正三年(1... [全部]

多福寺
多福寺

: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 [全部]

陈家窑村特产列表

山西粉蒸肉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 [全部]

龙须拉面
龙须拉面

龙须拉面的源头是始于唐朝的小拉面。《新唐书·王皇后传》记有“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这种生日汤饼,已可“举箸食”(刘禹锡《赠进士张盥》),是和软面团,用刀切条,将条拉细、拉长后... [全部]

老鼠窟元宵
老鼠窟元宵

老鼠窟元宵同样以晋祠江米为粉,更是远近闻名。元宵馅心有荤素咸甜,老鼠窟的唯以桂花、玫瑰为最,粉要石碾,花采半开,一幅田园诗派制作。元宵成熟有煮蒸煎炸,山西元宵以煮为佳,“开水下,勺背推。慢火煮,冷水... [全部]

鸡蛋醪槽
鸡蛋醪槽

鸡蛋醪槽是流行于晋南、太原一带的风味小吃。以红米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粒,按不同季节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喝时加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黄白相间,酸甜清香,具... [全部]

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是太原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挑馅打花难。”制作稍梅技术难度较大,打花要用特制的擀杖,褶子打得越多,稍梅花牙就越美。好的稍梅皮薄如纸,圆如盘,边花多,挑成的稍梅馅大、香醇、... [全部]